臭氧老化試驗箱的工作原理是在受控的實驗室環境下,模擬并加速材料(尤其是橡膠和彈性體)在實際大氣環境中遭受臭氧侵蝕而老化的過程。其核心原理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關鍵方面:
1. 臭氧生成:
箱內通常配備臭氧發生器。
最常見的原理是利用電暈放電法或紫外線照射法。
電暈放電法:向高壓電極(如石英管內的金屬絲)施加高電壓,使其周圍空氣發生電暈放電。放電過程中,空氣中的氧氣分子被高能電子轟擊分解成氧原子,這些氧原子再與氧氣分子結合生成臭氧。
紫外線照射法:利用特定波長(通常是185nm)的紫外線燈照射空氣。紫外線能量足以打斷氧氣分子的化學鍵,產生氧原子,進而與氧氣分子反應生成臭氧。
2. 臭氧濃度控制:
這是試驗箱的核心控制參數之一。
箱內裝有臭氧濃度傳感器**(通?;陔娀瘜W或紫外吸收原理),持續監測箱內的臭氧濃度。
控制系統(如PLC或微處理器)將傳感器測得的濃度值與用戶設定的目標濃度值進行比較。
通過反饋調節臭氧發生器的輸出功率(例如調節高壓電源的電壓/電流或紫外線燈的強度)或調節進入臭氧發生器的空氣流量,來精確維持箱內臭氧濃度在設定值附近穩定。高濃度的臭氧能加速老化過程。
3. 溫度控制:
溫度是影響臭氧老化速率和材料反應的關鍵因素。溫度升高通常會加速化學反應,包括臭氧對材料的攻擊。
試驗箱配備加熱元件**和**制冷系統**(通常是壓縮機制冷)。
溫度傳感器(如PT100鉑電阻)監測箱內溫度。
控制系統根據設定溫度與實測溫度的差異,精確控制加熱或制冷系統的運行,使箱內溫度均勻且穩定在設定值(常見范圍如40°C到60°C或更高,根據標準要求)。
4. 濕度控制(可選,但常用于更嚴苛或特定標準的測試):
某些材料的老化過程也受濕度影響,或者為了模擬濕熱環境。
通過加濕器(如蒸汽加濕、超聲波加濕)引入水汽,通過除濕裝置(通常利用制冷系統的蒸發器表面冷凝除濕)或引入干燥空氣來降低濕度。
濕度傳感器監測箱內相對濕度。
控制系統調節加濕和除濕動作,將濕度維持在設定值。
5. 空氣循環與均勻性:
箱內裝有循環風扇,強制空氣在箱內流動。
目的是確保**溫度、濕度和臭氧濃度在整個測試空間內分布均勻,保證所有試樣處于相同的環境條件下,使測試結果具有可比性和重現性。
6. 試樣動態拉伸裝置(臭氧老化試驗的關鍵特征):
臭氧對橡膠等彈性材料的破壞(主要是臭氧龜裂)通常發生在材料處于拉伸應變狀態**下。
靜態測試:試樣被固定在一定的拉伸率(如5%, 10%, 20%等)下。試樣架設計成能固定并保持試樣的伸長狀態。
動態測試(更常見且更嚴苛): 試樣被安裝在可移動的夾具上。通過電機驅動,夾具按照設定的頻率、行程和波形(通常是正弦波)進行往復運動,使試樣周期性地拉伸和回復。這更真實地模擬了橡膠制品(如輪胎、密封件、減震器等)在實際使用中經歷的動態應力狀態,顯著加速臭氧龜裂的產生和發展。
7. 測試腔室:
一個密閉的、內壁光滑(通常為不銹鋼)的空間,用于容納試樣和創造可控環境。
需要具備良好的氣密性,防止臭氧泄漏(臭氧有毒且腐蝕性強)和外部空氣進入干擾濃度。
內壁材料需耐臭氧腐蝕。
總結原理流程:
1. 用戶設定目標臭氧濃度、溫度、濕度(如需要)、測試時間、動態拉伸參數(如頻率、應變幅度)。
2. 控制系統啟動:
加熱/制冷系統工作,將溫度升至設定值并保持。
加濕/除濕系統工作(如需要),將濕度調至設定值并保持。
臭氧發生器啟動,開始產生臭氧。
循環風扇運轉,促進環境均勻。
動態拉伸裝置啟動(如果進行動態測試),按設定參數拉伸試樣。
3. 傳感器(臭氧、溫度、濕度)持續監測箱內環境。
4. 控制系統實時比較監測值與設定值:
調節臭氧發生器功率以維持臭氧濃度穩定。
調節加熱/制冷功率以維持溫度穩定。
調節加濕/除濕動作以維持濕度穩定。
5. 試樣在設定的臭氧濃度、溫度、濕度及拉伸狀態下,持續暴露規定的時間。
6. 測試結束后,取出試樣,評估其性能變化(如觀察龜裂情況、檢查物理機械性能的變化如拉伸強度、斷裂伸長率的下降等)。
應用目的:
通過這種加速老化的方式,在相對短的時間內(幾天到幾周)評估材料(尤其是橡膠、彈性體、部分涂料和塑料)在含臭氧大氣環境中的耐臭氧老化性能、抗龜裂能力以及使用壽命預測。這對于汽車工業(密封條、輪胎、軟管)、電線電纜、建筑密封材料等行業的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至關重要。測試通常遵循國際或國家標準(如ISO 1431, ASTM D1149, ASTM D518, GB/T 7762等)。
核心原理的核心就是精確、可控、加速地再現臭氧對材料(特別是處于應變狀態下的彈性體)的侵蝕作用。